姑娘節(jié)

 

云南省元陽縣碧播山一帶的哈尼族,每年農(nóng)歷二月初四要歡度別開生面的姑娘節(jié)。“姑娘節(jié)”是每年春耕結(jié)束時,奕車人的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節(jié)日。“姑娘節(jié)”這天,奕車姑娘要戴上潔白的尖頂巾,身穿“龜式服”,下穿緊身超短褲,腰系精美的銀飾,在山間用歌、舞等形式尋找自己的伴侶。

 

姑娘節(jié)當天,雞還未叫,男人們就要首先挑回一擔水,天麻麻亮時,再砍回一捆柴,接著,就生火燒水,把洗臉水恭恭敬敬地端給慢騰騰起床的婦女。然后,男人們煮飯、洗菜、剁豬食、洗碗筷、帶小孩,婦女們則悠閑地坐在一旁,或做點針線活,或指揮男人做這做那。未出嫁的姑娘們,則連針線活也不做。

 

午飯后,男人們急忙趕到寨中的公共娛樂場所去,按習俗,先到的為勤勞者,后到的為懶惰者。小伙子們向情人借來女式新衣新褲,打扮成姑娘的樣子,在歡快的弦樂聲中翩翩起舞,直到太陽偏西才回家做飯,繼續(xù)服侍婦女到深夜。

 

姑娘節(jié)相傳起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,很久很久以前,四面環(huán)山、山拉泉潺潺、林木葳蕤的碧播寨,有個生得比金竹還標致的姑娘,名叫悠瑪。悠瑪與英俊彪悍的青年獵人戛期相愛。但是,那時哈尼姑娘的婚姻要由土司頭人和父母作主。悠瑪?shù)母改赴阉S配給了白土司的獨眼兒子。悠瑪為此痛苦極了,她決心以死來表達對愛情的追求。二月初四這天,悠瑪獨自去薅勾勒山上砍柴,遇到了同村和鄰村的三個姑娘。悠瑪向她們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,引得三個姑娘痛哭不止。原來,她們也是婚姻上的不幸者。四個姑娘忘了砍柴,也忘了回家,在山頂上互訴苦衷,愈訴愈愁,愈訴愈悲,就一起跳崖自盡了。

 

悲劇發(fā)生后,哈尼人覺得再也不能干涉姑娘和小伙子們的婚姻了,特別是對姑娘,更應該給她們選擇意中人的權(quán)利。為了告誡后人,哈尼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為“姑娘節(jié)”,以表示尊重婦女和尊重婚姻自由。

 

如今這一帶的哈尼族男女青年自由相愛后,就自己選日子結(jié)婚,不要彩禮,也不辦酒席,用杯杯香茶招待前來祝賀的賓客。

 

此外,瑤族、侗族和苗族也有傳統(tǒng)的姑娘節(jié)。

 

瑤族的姑娘節(jié)實在春節(jié)后的第一個街期舉行。每逢這個街期、各族姑娘換上艷麗的民族服裝,從四面八方涌向集市。節(jié)日的小鎮(zhèn),一派歡樂氣氛,在廣場上,各族姑娘圍成圓圈,在樂器的伴奏下歌舞。還有陀螺比賽也很引人注目。陀螺是用堅硬的木頭做成,比賽時,兩組相隔一定距離,各組的人輪流用自己旋轉(zhuǎn)的陀螺去碰擊對方旋轉(zhuǎn)的陀螺。擊中后被擊的陀螺依然在旋轉(zhuǎn)者為勝。

 

姑娘節(jié)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(jié)。唱山歌,吹木葉,聽苗笛,都是多情的苗族兒女表達火熱愛情的方式。